摘要: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是以宣传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目的的纪念性节日。每年一次的,就像是一场五花八门的吐槽大会。

除了吐槽,我们可以做的其实更多。面对生活中频频发生的消费纠纷,凤凰网奇点商业通过全网渠道发起商业系列策划,通过营业额、人流量、体验满意度和民意调查等维度,和众多消费者一起一“吐”为快!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这句话是对意义的最好诠释。

年,央视的人找到著名词作家阎肃,请他为晚会写一首主题曲。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成为了消费者的慧眼,但世间的纷纷扰扰却越来越多,早已令人目不暇接。

期间,社会大众的目光同时集中到商业地产行业,在消费升级、网购盛行的今天,消费者对线下商品的质量、售后和服务态度更加在意,对空间和环境的要求也更高。在新的消费形势下,购物中心在运营模式、渠道扩展以及私域流量的打造也“变”了。

不过,一个硬币总有两面,消费业态在升级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奇点君带你盘点新消费之下的商业侵犯了消费者哪些合法权益。

1、虚假有奖销售

据央视晚会的报道,在成都市春熙路的一家珠宝工艺礼品店,记者选购了一件纪念品,获赠4张奖券,还刮出一等奖,销售人员称,可以免费拿走一到三件珠宝。然而,当记者挑选了一件标价元的金和田玉挂件后,销售人员却突然改口,要记者承担18%的鉴定费,即在缴纳元。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锦江区市场监管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经营活动,并对当事人处罚款80万元。

温馨提示:广大消费者在面对有奖销售活动时,一定要冷静对待,认真分析,防止掉入商家大奖随意设、标价虚高等陷阱。在消费时一定要索要购物或奖品相关凭证,以备维权使用。如发生消费纠纷,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

2、售卖涉假商品

6月26日,杨浦警方接群众报警称五角场某商场中庭一店铺正在销售假冒匡威运动鞋。当日十多名便衣民警赶赴现场,将售货商铺团团围住,要求经营销售人员不得擅自走动,随后涉案人员被带走。

为何卖假货的会出现在正规大商场内?6月27日,该商场官方微博发布情况声明,向消费者道歉,并表示已购买者可进行退货及相关售后处理。同时表示:该售卖方提供了完整资质文件,与本商场形成租赁关系。消费者购买商品过程中,并没有能力了解商场内部的协议合作方式,只会因为在大型商场销售而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正品。双方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温馨提示:本案中该商场作为场地的经营管理者,应对商场内营业的商铺应尽到审慎的监管义务,如果未及时发现处置的,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预付卡纠纷

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件,解决件,投诉解决率76.2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万元。其中,部分领域涉疫类投诉大幅攀升,医疗器械投诉比年涨幅较大。

与此同时,涉及家政、健身、教育培训等预付费类消费纠纷显著增加。《报告》认为,办卡等预付式消费已成为投诉顽疾。尤其是,个别培训机构在明知出现重大风险且难以恢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仍然持续宣传、招生、收取高额费用,涉嫌合同诈骗。

温馨提示: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goudasai.com/wgdsch/1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