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炒股还疯狂价格转手翻10倍,有人雇大
最近网上流行着一句话:“炒房不如炒股,炒股不如炒鞋。”近几年,炒鞋市场中涌现出的暴富现象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 炒鞋真的这么赚钱吗?它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千元鞋子价格可翻10倍卖 年9月,耐克旗下AirJordan和国际潮牌OFF—WHITE合作,设计了一款名为OFF—WHITE·AirJordan1的球鞋,这款鞋每双售价元人民币,在官方发售后没过多久就被炒到元人民币。而一双白黑红配色的AJ1,短短两年价格也一路飙涨到元人民币,涨幅超过%。 年,特拉维斯·斯科特和AirJordan合作,一双售价元人民币的球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直线上涨至元人民币。目前,全世界最贵的鞋是AirYeezy2(RedOctober),以万美元的价格在网上成交。 炒鞋人把鞋炒出了惊天价,只不过,他们让鞋子不再只用来穿,而是摆在家里“收藏”起来。“先割一轮囤鞋炒鞋的散户,再割一轮老老实实自己买自己穿却无缘摇号中签的消费者。这是炒鞋割韭菜的基本逻辑。”一位二手潮鞋店主称,“一般鞋子的拿货成本在一千元人民币左右,但二级市场可把价格翻炒10倍以上去卖。” 商贩囤鞋炒高价格 除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鞋贩子”,在炒鞋产业链上还有一个有份量的角色,这就是庄家。国外有一位知名球鞋倒爷Derrick,分享过他炒鞋的故事。他曾经在2天时间里,吞下双YeezyBoost,一共赚得22.8万美元。 这些庄家有着大量的资金流,瞄准了某款限量鞋畅销色和鞋码进行疯狂扫货,制造“一鞋难求”的假象。潮鞋玩家郭子添说,这些庄家一般是出价每人几十元雇佣大妈大爷去实体店排队抢货,男款的40-45码、女款的36-37.5码为“黄金尺码”,也是庄家扫货的主要对象,庄家只需买断主力货品就可以提高球鞋价格,并拉动其他尺码的价格上涨,从而把控整体价格。 某知名运动品牌工作人员说:“有些购买量比较大的贩子(re-seller)会有一些勾结,他们会互相认识,之间会有些利益往来,比如说,这次这双鞋到店双,我拿出一小部分来给这些贩子来卖。” 不过,二级市场上动辄上万的价格究竟谁说了算?鞋本身真有这么大的收藏价值吗? 一位鞋贩子告诉记者:“比如这双鞋有双,我们能做到在门店买走75双,我们会把这些鞋都捂在手里面,一开始不会卖,我们就集体把鞋的价格抬高,就都说这个鞋好,这次谁都不要先出手,我们都会在群里商量,把鞋抬到多少再出手,比如如果你这个人你在北京提前把这个鞋放出去多少流入到市场,大家就会很排斥你的,下次再买鞋再赚钱就不带你玩了。” 此种操作下,一些本来不那么稀缺的球鞋,价格也被短暂炒高。 市场暴利引来假鞋制造商、假鉴定平台 随着品牌方的限量和庄家的垄断,市场暴利立刻被假鞋制造商盯上。记者在几位莆田系制造商处了解到,被炒至万元的椰子鞋,高端仿货售价只需要二百多的价格即可入手,而数千元的AJ,在高仿商手里1/3的价格也可入手。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买到假货,很多人会上鉴定平台看一下真伪。但是在品牌从业者看来,这种鉴定没有太大价值:“很多球鞋平台自许自己是鉴定平台,一个行业来说,你怎么又当规则的制定者又当行业的从业者,就是这个球鞋它说是真是假,它同时还贩卖球鞋,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一点。” 倒卖球鞋行为本身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又应该由谁监管?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表示,球鞋在价格上受市场支配,但消费者仍需注意:“所谓的倒卖,例如先囤积,因为它不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他买了以后过段时间再加价去销售,这也是个市场行为,对这块来讲,法律上并没有禁止性规定,他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我们要提醒消费者,购买一定要理性消费,要明白消费,例如你买这双鞋价值多少,跟销售商是不是要签订相关合同,现在他跟你讲的是某某品牌,某某人使用过,如果你们没有约定,没有电子数据,你发现是假的、或者不是哪个人穿过的,就不值一万或者两万了,由于你没有交易数据就很难维权。” 此外,邱宝昌提示,一些专营平台也应按照法律规定承担起自己的职责,“电子商务法律规定的经营者有两种,一种是平台经营者,一种是平台内经营商品销售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平台经营者要对平台内的经营者有一定的义务,《电子商务法》第38条规定得很清楚,平台有连带责任、有相应责任,如果你明知有些人在你平台上卖的是假冒伪劣,你不采取措施,就要承担连带责任。” 海外品牌的营销套路 某电商App的数据显示,年,潮鞋消费量的前五名均为海外品牌,他们在营销上可谓“套路满满”。 ——“饥饿营销”制造稀缺感。物以稀为贵,通过控制商品发售量制造稀缺感。 ——巨星联名塑造偶像文化价值。潮牌产品联名时尚巨星或其他时尚品牌,其附着的偶像价值和文化价值,满足青年群体的消费心理需求。 ——线下深度布局,提供沉浸式体验。海外品牌商重视线下场景呈现,打造分众化的消费门店,提供展示、沉浸、把玩的空间,迎合青年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诉求,同时将新增门店逐渐下沉至中小型城市。 ——社交平台释放聚合效应。借助新浪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一些博主或大V分享自己的球鞋等藏品及相关经验,制造流量话题,形成了规模不小的粉丝圈子,而有的平台直接将售卖链接嵌入到博主页面里,打通社交与网购。 一名“鞋友”告诉记者,一双球鞋在时下火爆综艺节目的“露出”下,又或是在社交平台明星“晒图”后,“联名鞋当天直接‘起飞’,飙升到万元。” 时尚潮流业潜力巨大,本土品牌需跟上 闲鱼6月潮鞋榜数据显示,潮鞋爱好者每月花元在鞋子上,男性比女性消费高40%,其中90后占据半壁江山。此外,AJ1倒钩涨价最快,涨幅%,从原价元涨至均价元。椰子黑满天星排名第二,涨幅达%,从原价元,涨到均价元。Sacai×nike、椰子满天星、万花筒等潮鞋涨幅也超过%。 闲鱼6月潮鞋榜部分鞋价 北京的江先生告诉记者:“我是80后,我上初中那会儿其实包括乔丹、阿迪的那些鞋对我来说,我很喜欢,但是我的能力不足以让我去拥有它们,所以当我有能力拥有它们的时候就像是梦想的实现,情怀吧。” “‘90后’‘00后’年轻人是时尚消费的主力,一双鞋也好,一件T恤衫也罢,早已超出了使用和功能的范畴,而被更多地赋予个性、文化、社交等心理层面的内容。本土品牌商要加快供给侧改革,向欧美同行学习先进营销经验和设计理念,及时调整产品的营销模式和供应链条,强化品牌的潮流化、时尚化属性,增强消费黏性,打造爆款产品。”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 一些本土领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例如,李宁集团踏上国际时装周,借助国际舞台打开知名度;安踏体育和度签约国际知名球星,推动业务发展和品牌价值提升。 当然,学习并不意味着一味模仿。专家认为应“强调文化原产地优势,加强品牌辨识度。”李光斗说,潮流时尚品牌的发展,要努力引导、培育和发展新的文化热点,充分利用中国元素和文化IP,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品牌附加值。 来源:综合中新经纬客户端、新华社、中国之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goudasai.com/wgdsch/11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民法典亮生活个人信息泄露该怎么办人
- 下一篇文章: 欧莱雅虚假宣传,冲上热搜李佳琦薇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