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莽荒纪》剧中余薇扮演者王鸥微博爆料,自己网购了一瓶卸妆水遭遇假货,还自嘲“一个有十几年网购经验的老买家,居然买到了假货;火眼金睛的我居然买到了假货啊”。新浪网最近针对网购假货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网上买到过假货的人占74.0%,看来王鸥买到假货也并不稀奇了。

王鸥没有在微博上说出假货是在哪个电商平台上购买的。但实际上,几乎各个平台都不能幸免于难。前不久,一直以无假货自称的某东,也闹出了假茅台风波。

网上购物,便宜方便,但是一不小心就会买到假货。网购产品“四高”问题,即抽查不合格率较高,假冒伪劣比例较高,质量安全风险较高,消费者投诉率较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国家工商总局,两年前,其就对网购网站进行抽检,结果发现全国网购的正品率不足六成,而个别电商平台的假货率高达63%,令人震惊。

假货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但是打假对于网购平台来说,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类似于某宝这样的大型网购平台会经常性宣布采取新措施打击假货,建立自己的诚信形象。但是电子商务防骗专家高丙田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还在追求人气的电子商务公司,吸引眼球才是第一位的。”过多的打击假货,可能会伤害商家的积极性,毕竟在电商的竞争力在于低价。他们无非就是在维护消费者良好的购物体验和不伤害商家的积极性之间寻求好平衡。

网购成为假货的温床,一方面是由于网购具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消费者不能第一时间辨别商品的真假,退货渠道也不是那么便捷。此外,不少商家也会利用大数据技术发掘谁最可能会为假货买单。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6.1万亿元,较去年增长29.6%,如此发达的网购市场也大大加速了假货的渗透率。

另一方面,假货之所以泛滥成灾,也凸显了网购监管之难。我国目前没有针对网购商品的专门监管机构。质检部门偏重生产加工环节产品质量监管。但是电商的假货更多的出现在市场销售阶段,由于产销全程的虚拟性,往往又难以找到制假的巢穴。整个生产销售链条越是搞得支离破碎,越是难以真正实现全方位、全链条监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goudasai.com/wgdssj/1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