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电商丨存量市场,我们如何实现二次增
最近一段时间,CK密集的与自媒体行业的小伙伴碰头探讨电商业务的发展。 不管是自媒体操盘手还是供应商,都在感慨:今年的生意不好做,销售瓶颈非常明显。 从行业规律来看,不同发展阶段的零售商,销售额增长模型也是有所差别的。 增长机制分析: 增量市场红利:常伴随市场人口红利,同业竞争较弱,用户数量增长推动销售 存量二次增长:人口红利有限,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单用户消费宽度主导增长 存量竞争红利:市场趋向集中,中小竞争者退出市场后的用户释放推动剩者增长 现在的自媒体电商,已进入存量二次增长时期,面临着竞争加剧、运营成本上升、销售增长缓慢等问题,突破销售瓶颈成为当务之急。 今天我们就此来讨论如下两个问题: 零售不同阶段的销售增长模式解析 自媒体电商如何实现存量二次增长 零售不同阶段的销售增长模式解析 1 增量市场红利 所谓增量市场,指的是可能会被激发的品类市场份额,其特点是市场边界在扩散,整体市场规模在增加,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根据消费的连续性,增量市场红利分为两类: 连续性消费增量 周期性消费增量 —连续性消费增量— 定义 细分市场规模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用户消费呈现高频连续性,现有供给能力无法满足潜在用户的消费增长。 咖啡行业分析 咖啡属于典型的高频连续性消费 中国人均消费不足欧美国家的1/20 传统的咖啡店流通效率低下,速溶咖啡口感不佳,无法高效的满足用户需求。 基于此,KFC为代表的西式快餐连锁、以FamilyMart为代表的便利店连锁先后上架现磨咖啡,旨在分食这一增量消费市场。 以瑞幸为代表的互联网咖啡品牌,之所以能够在巨亏之下依然获得资本的青睐,就是因为投资行业对于现磨咖啡市场增量的极高预期。 —周期性消费增量— 定义: 细分市场规模正处于不断扩大的阶段,但是用户的消费呈现明显的周期性,零售商需要不断获取新的客户。 母婴行业分析: 母婴品类是周期性消费增量的典型代表 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母婴消费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行业增长预期。 由于阶段性密集复购的特点,且用户相对优质,母婴人群是电商竞争的焦点。 母婴周期性消费的特点,决定了用户在孕育期之后基本上不再光顾。这意味着零售商必须不断捕捉新客户以维持销售的增长。 伴随着用户获取成本的不断上升,零售商即便处于周期消费增量市场,也很难维持电商运营的独立性。无论是母婴还是家电家具都是如此。 2 存量二次增长 所谓存量市场,是指品类市场规模基本稳定,市场边界相对清晰,商品供给量处于一个相对充足的状态,这是一个从有到优的过程。 从竞争策略分析,存量二次增长可分为两类: 商业创新 精细运营 —商业创新— 所谓商业创新,一般是指零售商通过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包括技术革新),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从而在存量市场内获得增长的机会。 特点分析: 行业现状:市场供给相对充分,供需双方对接效率的不高 切入机会:提高供需双方对接的效率,以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打车市场分析: 供给端:司机无法获知用户信息,大量运力被无效消耗 需求端:用户被动等待出租车辆,打车难的问题难以解决 问题点:用户与司机之间的信息互动效率过于低下,缺少高效的对接渠道 互联网叫车平台通过在线实时匹配,提高空车司机和打车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效率,减少出租车空载和用户被动等待的时间。 在出租车这个消费规模相对稳定的市场,互联网叫车平台的最大贡献在于通过技术革新,而不是增加运营车辆供给改善打车难的问题。 —精细运营— 对于实物电商,商业模式的创新红利基本告一段落。在AI技术普及之前,改变运营策略精细化管理商品和用户成为必然的选择。 特点分析: 行业现状:市场供大于求,用户的细分消费需求远未被满足 切入机会:以细分群体消费需求分析,提高供需对接效率 图书市场分析: 供给端:整体市场容量有限,图书电商市场份额相对固定 需求端:先买后读的模式容易导致用户购后发现内容不满意而闲置图书 问题点:用户无法判断图书的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阅读预期 以小木屋小程序为代表的先租后买模式,用户可以在阅读后决定是否购买,降低了因为内容达不到阅读预期而造成的闲置概率。 在图书这样一个存量市场,小木屋通过降低购书风险获取用户信任,依靠精准图书推荐提高租转售的比例,这本身就是一个精细化运营的过程。 3 存量竞争红利 如果说增量市场是一片蓝海,大大小小的品牌都能够在这场饕餮盛宴中分到一杯羹。 那么存量市场就是弱肉强食,在市场红利消失时,唯有效率更高、模式更先进的企业才有可能活到最后,安享竞品退出后的市场红利 从产生方式来看,存量竞争红利分为两种 兼并红利 剩者红利 —兼并红利— 所谓兼并红利,是通过资本运作,吞并同行竞争者,以达到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 特点分析; 优势:可以快速提升经营规模,通过资本运作并购降低自身发展的时间成本 缺陷:大量占用流动资金,放大现金流风险,被兼并企业的融合需要时间成本 家电连锁巨头国美电器的成长史,就是一个兼并红利的典型案例。 家电连锁分析: 市场行情:缺乏全国性家电连锁品牌,门店数量扩张时间成本高 竞争格局:国美全国性门店扩张,遭遇到区域家电连锁的顽强阻击 内在需求:国美需要提升销售规模增加对上游供应链的话语权 在快速发展的驱动下,国美先后兼并武汉中商、上海永乐和北京大中等区域竞争对手,门店数量千家,销售规模逼近千亿。 庞大的销售规模、完善的销售网点,让国美获得了与上游供应链谈判的有力筹码。即便是毛利增加1%,国美电器所增加的利润也是十亿计。 —剩者红利— 当你打败所有的同业竞争对手,他们所释放出用户和市场份额理所当然为剩者优先享有,这就是市场混战之后的剩者红利。 特点分析: 外部能力:更强的融资能力,提供市场营销、补贴竞赛所需资金损耗 内部能力:更高的运营效率和执行能力,降低运营所需单位成本 年爆发的千团大战,笑到最后的美团就是剩者为王的典型。 团购行业分析: 市场行情:年团购网站超过家 竞争格局:资本推动团购广告及补贴大战 运营现状:运营模式简单粗暴,效率低下 王兴领导的美团7年内融资亿人民币,同时精细化运营商家和用户,在年成功吞并大众点评之后,占据餐饮O2O市场的80%。 美团以高频刚需的餐饮为支点,不断在电影票、酒店、旅游、出行等生活领域扩张,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生活服务类流量入口。 4 我对存量增量市场的思考 —关于短期购买概率— 所有商业行为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销售获得盈利,因此我们在评估一个用户消费决策行为时,必然与其最终购买相关联。 CK将这种目标称之为短期消费概率,即用用户短期内消费产品的概率来评估商业运营行为。 在CK看来,短期消费概率有三个基本驱动力: 驱动力分析: 需求强度:用户是否是非常迫切的需要通过商品所提供的功能满足自己的利益? 消费替代:商品的功能利益是否能够说服用户购买来替换用户已有的商品服务? 消费叠加:用户对于商品的消费本身并不是唯一性,商品是否能吸引用户购买? 社交APP 需求强度:大家都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goudasai.com/wgdsnr/9143.html
- 上一篇文章: 级护本第四学期作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