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还未到,电商平台的竞争已硝烟四起,各类购物广告铺天盖地,让不少剁手党蠢蠢欲动,提前将自己心仪的宝贝早早放入购物车,等待11月11日零点的到来。但是,随着网络消费的发展,一些电商平台及经营者也暴露出货不对板、价实不符、假冒伪劣、刷单炒信、信息泄露等问题,使得不少消费者陷入防低价劣质、高价仿冒的网购陷阱。如何货比三家,谨慎网购,对于广大网购族来说值得警惕。

案例1:当心木马病毒入侵套现

剁手价包邮花最少的钱买最心仪的商品相信很多网购人看到这样的广告语时很是心动,喜欢网购的鲁玉也是禁不住诱惑,中了一个网购的陷阱。

今年国庆前夕,鲁玉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一家常逛的店铺中秋国庆双节有优惠活动,鲁玉毫不犹豫点开短信里的链接,在手机界面跳转后,卡在空白页就不动了。起初她以为手机出了故障,在重启手机后接连几条银行短信却让她傻了眼,她关机期间,银行卡里的元被莫名转走,原来,她点击的是木马链接,病毒迅速侵入手机,盗获其绑定在购物平台的银行账户。

案例2:赠品不三包不合理

现在很多商家为了吸引促销,赠品也丰厚,但会告知赠品不三包。胡艳网购了一件羊绒大衣,商家赠送了一条围巾,在使用了几次后,围巾起球。胡艳要求商家更换围巾,但商家说赠品不在三包范围内,胡艳觉得不合理,向购物平台进行了投诉。

其实,按照《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网络集中促销中附赠的商品,应当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提供三包服务。也就是说,消费者所获得的赠品,和商品一样享有三包服务的权利。

消协提醒:防范低价劣质、高价仿冒陷阱

网购大军队伍一年比一年壮大,网购投诉量也是一年胜过一年。在今年的双十一即将到来之际,10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特别提醒消费者:不为低价所惑,多熟悉电商及相关经营者的常见价格手法,在参与网络消费前,尽量先通过其他渠道了解所购产品的质量、价格情况,不要相信使用绝对化用语的广告宣传,不被虚假折扣所迷惑,不被明显低价所误导,远离售假问题多发、整改态度力度差的电商平台。

要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goudasai.com/wgdsgd/1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