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1226/4317373.html

南方日报讯(记者/邓文燕通讯员/曾丽娜苏洁)近日,英德市市场监管领域年投诉举报情况分析报告出炉。年,该局共受理消费投诉、举报、咨询件,同比增长63.9%,呈现出服务类投诉占消费投诉总量六成、日用品消费投诉仍为消费痛点、疫情投诉成新热点、远程购物消费投诉飙升等特点。对此,报告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盲点,消费群体要理性消费,打造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市场体系,共同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特点

售后服务投诉居首位

数据显示,年,英德共受理消费投诉、举报、咨询件,同比增长63.9%,其中消费投诉件,占受理总量的57.3%,调解成功件,调解成功率55.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09万元,同比增长39.9%;举报件,占受理总量的37.4%,立案查处93件,结案87件;咨询件,占受理总量的5.3%。

消费投诉按性质来看,售后服务、产品质量仍居投诉前两位,分别为件、件,占投诉总量的七成以上。食品安全、价格、合同、预付款投诉比重同比有所上升,分别为件、89件、45件、32件,占投诉总量的7%、5%、3%、2%。

按类别来看,服务类投诉占绝大多数,为件,占消费投诉总量的61.4%。销售服务、餐饮和住宿服务、保养维修服务、文化体育服务投诉量分居前四位,占投诉总量47.3%。分析指出,这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需求从量到质的变化息息相关,特别是年轻一族因互联网购物消费、预付式消费(共涉及投诉32件,调解成功16件)等而引发系列投诉,商家通常以免费体验和高额折扣优惠为诱饵吸引消费者,而消费者在接受服务后才发现自身权益受损;其次是培训、体育、美容、美发行业等极易引发群体性投诉。

商品类投诉为件,占消费投诉总量38.6%。涉及日用品消费投诉件,仍是消费痛点之一,主要为服装鞋帽、家居用品、家用电器等存在质量以及售后问题。装修材料、药品、医疗器械、食品等投诉比重与往年相比也大幅度增多。

咨询、举报方面,咨询类件,呈逐年递增态势,同比增长.3%,仍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问题占大部分。举报件,主要集中在无证照经营、防疫物品质量问题及哄抬物价等。其中,职业性举报案件件,同比增长.1%,呈逐年暴增趋势。

涉疫和新业态投诉成新热点

据分析,年,英德市共受理涉疫情消费者投诉举报件,占全年受理量的10.4%,从年初每天占投诉总量的80%降至年末每月近乎为零。消费者反映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家趁“疫”涨价,牟取暴利。二是商家“疫”不容情,消费者退订难。

由远程购物引发的投诉共件,占受理量的34%,同比增长.3%。分析指出,宅经济促进了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由此产生了新经营业态(微商)、商业模式,也带来了“直播带货”等,于是衍生了诸多问题,如直播产品信息不匹配,部分主播夸大宣传,故意隐瞒产品瑕疵;产品货不对板,甚至存在销售“三无”产品,售后无保障,主播、平台与商家相互推诿;出现恶意刷单,刷消费者好评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建议

完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

报告提出,针对疫情期间消费者退订难等反映问题较多,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针对性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及时解决消费者面临问题。对于新生业态“直播带货”、预付式消费等消费模式,相关部门既要肯定其给消费生活带来的品质性和便捷性效果,也要正视其产生的“副作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网络销售平台、预付式消费等应出台更详细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健康发展。

此外,报告还建议打造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市场体系,共同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如继续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培育更多“放心消费承诺”“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进一步强化经营者消费维权主体责任,增强市场消费信心;消费群体应理性消费,对于网络购物、预付卡高折扣让利等问题,要提高警惕,防止掉“坑”,遇到违法行为,积极行使监督权,及时投诉举报,依法维权;同时,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采取“强措施”“硬措施”,依法从快从严从重打击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享有的市场治理体系,共同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goudasai.com/wgdsyq/1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