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火在上,寒在下”,寒气是往下走的,寒气进入人体后,会从臀部往下沉,一直到大腿、膝腘窝、脚,所以,腿是寒气大本营!但腿寒的危害可远不止于“老寒腿”,它甚至比宫寒还可怕,会诱发各种疾病。

1、妇科病

腿是“交通要道”,有6条经络汇集于此: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腎经和足厥阴肝经。这些经络上有很多妇科要穴,如血海穴、地机穴、三阴交穴等。

腿部一旦受寒,就会血瘀,气血就难以下行,直接导致女性经量减少、经期推迟、痛经甚至闭经等,气血瘀滞于盆腔,就会形成盆腔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2、心脏病

人体血液运行依靠动脉和静脉。腿部静脉回流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因此,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

而腿寒会影响小腿肌肉的收缩功能,积存废弃物的静脉血就难以经由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回流到心脏,长此以往,会诱发心脏病。

3、衰老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脚根,而“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反之,若长期腿寒,腿部与大脑之间指令传导的速度和准确性就会下降,继而累及全身健康,影响寿命。

4、湿气丛生

腿部负责储藏血液,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集中在双腿。腿寒,遇到湿气,就会相互裹挟,形成寒湿。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而,湿邪为病,多伤及人体下部,像常见的水肿、湿疹等病下肢较为多见。

小腿是脾经的主要阵地,脾主运化水湿,故而脾虚导致的水肿主要体现在腿上,像小腿肚发酸发胀、双腿乏力、下肢水肿,多是水湿聚集的表现。

5、上热下寒

寒主收引凝滞,腿寒,血液就会产生滞留,导致腿部循环不畅,腿部的能量就被阻隔,多余出来的能量往哪里去呢?只好往上走了,上半身就会火气过重,人就容易上火,时间长了,上热下寒的体质就形成了。

再深挖一下,腿部的6条经络——脾经、腎经、肝经、胃经、膀胱经、胆经,主管人体的分泌和排毒,所以,腿部受寒淤堵,上半身的脏腑就容易出问题,也就是说,保养腿部就等于保养脏腑。

祛除腿寒有三招:

1、热水泡脚

很多人都有睡前泡脚的习惯,因为泡脚也是可以预防老寒腿的。但是泡脚也是有讲究的,水温、时间、桶深都与泡脚效果有关。

泡脚时间最好选择晚上睡觉前,热水漫过小腿肚,水温控制在50℃左右,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泡完腿以后记得用干毛巾擦掉腿上的水珠,以防湿气侵入身体。

2、适当运动

运动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强身健体,提升免疫力,改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锻炼,对于预防和缓解老寒腿也是非常有效的。

加速人体体表的血流速度,促进新陈代谢,能把腿部的寒气通过代谢的方式排出体外。

3、做好腿部保暖

冬天感觉冷,自然要穿得保暖,尤其要注意下肢部位的保暖,少穿短裙短裤,丝袜等等,不要穿勒紧腿部的服饰,会阻碍血液通畅。

人体小腿内侧汇聚肝经、脾经、腎经于此。小腿内侧属阴面,阴面的代谢本来就比较慢,经常拍打它,疏通经络,有益无害,利于强身御病。

就腿可以帮助我们疏通经络,增强抵抗力:

1、血海:血海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

2、足三里:可增强脾胃的运化生血能力,脾胃差、体虚者更要做!

3、三阴交:健脾益血,通调肝脾腎三经,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4、太溪:清热生气,滋阴益腎。

5、涌泉:引血归源,引火下行,阴阳不调、体寒易上火!

6、太冲: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肝气瘀滞者!

全身按摩之腿部手法(一)肝胆经排毒腿部手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goudasai.com/wgdsgd/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