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评论大赛快递盲盒的虚火
“玩的就是心跳,无一空包”“快递拆到爽,9.9元20个”......买家退货、无人认领的快递披上“盲盒”的外衣,正出现在电商平台、直播间里。迷上“快递盲盒”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而一次次的“刺激”过后,并没有收获到商家宣传的“爆率”惊喜。“快递盲盒”就是抓住部分消费者以小博大的赌徒心态和贪便宜心理,以此骗钱,它不会有惊喜,只会有各种坑,这把“快递盲盒”的虚火该灭一灭了。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不管什么“快递盲盒”,其实商家跟卖家都心知肚明,里面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好货。譬如,新闻报道里面提到,某顾客花了99元购买了某“高端快递盲盒”,收到货后拆开发现里面是一款杂牌的耳机。他认为这款耳机最多值30元,感觉上当了,但是因为买的是盲盒,所以也难退款,隔了一段时间顾客再尝试打开这家网店,店铺却早已不在。不难看出,多数打着倒卖“快递盲盒”旗号的卖家,只是借助其概念营销炒作,以达成销售商品的目的,进而谋取高额利润。此外,更需注意的是,有的快递包裹上有清晰的收货人姓名、电话、住址等私人信息,也就意味着,贩卖“快递盲盒”的相关主体还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以“快递盲盒”名义出售他人快递实属违法之举。 加强“快递盲盒”监管,法律利剑精准出击。任何商业行为都不能偏离法治的航线,对于盲盒市场,政府部门、快递公司、消费者三方都需为之付出努力。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力度,做到精准监管。《快递暂行条例》第四条第二款规定:“除有关部门依照法律对快件进行检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检查他人快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私自开拆、隐匿、毁弃、倒卖他人快件。”相关部门也应及时制定和完善监管规则,维护行业秩序与消费者权益。快递公司要严格遵守法律规范,持续优化快递投递的服务流程,明确监管快递的去向,加强投递员与快递网点的管理,经查属于恶意截留行为的要严肃处理。 与此同时,还要引导消费者认识到“盲盒”具有不确定性,认清并防范商家营销的套路,切勿跟风与攀比;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量力而行、理性消费。当消费者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利用好手中的法律武器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求助。希望消费者在了解了“快递盲盒”背后的真相后,在网购“盲盒”时能够仔细甄别,避免自己上当受骗,也不给违法分子可乘之机。相信通过三方的共同力量形成合力,协调联动治理从而促进更加清朗的快递行业秩序。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总的而言,“快递盲盒”是一条灰色产业链,不具备长久发展的可持续性,商家不可因为利益“盲了心”,消费者也要保持理智,别被各种营销概念“盲了眼”。唯有遵守规范,不触底线,快递行业才能在市场中行稳致远。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任爱娅 学校:三峡大学 指导老师:邓新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goudasai.com/wgdsyq/10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年有四季,更爱这一季2021北京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