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解释

1.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2.CVA(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3.ST(言语康复):又称言语训练或言语再学习,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言语功能有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4.步行周期:正常行走时,从一腿迈向前时,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腿重新足跟着地,为一个~。

5.残疾:是指先天缺陷或各种伤病所致的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状态。

6.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7.肌张力:指肌肉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检查时以触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屈肢体时感知的阻力作为判断依据。

8.脊髓损伤:是指由损伤或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

9.肩手综合征:多见于脑卒中发病后1~2个月内,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手部肿痛,下垂时更明显,皮温增高,掌指关节、腕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10.健康:是指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良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

11.截肢:是指将没有生命和功能或因局部疾病严重威胁生命的肢体截除的手术。

12.痉挛:又称肌张力增高,是在被动活动时产生过大的抵抗感,这种抵抗范围大,四肢产生沉重感,甚至影响肢体的被动运动。

13.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14.康复: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预防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使病、伤、残者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

15.康复工程:运用工程和技术的手段替代补偿减退和丧失的功能,矫正畸形,预防功能进一步退化的工程学称之为~。

16.康复医学: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的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17.良姿势:又称抗痉挛体位,能预防和减轻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18.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19.平衡训练:指改善人体平衡功能的训练,用以锻炼本体感受器、刺激姿势反射,适用于治疗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

20.物理疗法:包括应用自然界或人工的物理因子以及传统医学中的物理方法作用于患病机体,引起机体内一系列生物学效应,达到消除病因,消除或减轻疼痛,恢复受破坏的生理平衡,增强机体防卫机能、代偿机能与组织的再生机能,使疾病得到康复。

21.言语障碍:构成言语的各个环节(听、说、读、写)受到损伤或发生功能障碍时称为~。

22.易化技术:根据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的规律,应用促进或抑制方法改善脑病损者功能障碍的系列康复技术,又称神经生理疗法、神经发育疗法、促进技术或促通技术。

23.运动治疗:是运动在医学中的应用,是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

往期推荐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生物化学》模拟试卷1

●《生物化学》模拟试卷2

●《生物化学》电子版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goudasai.com/wgdssj/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