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

校内选拔赛

盛夏即将来临,你是否还在寻找可以锻炼自己能力的活动呢?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来啦!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是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扎实推进《教育部高等教育教育司年工作要点》(高教司函()1号)任务安排,深化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是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培养人才,促进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引领就业,突出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广东的精神,推动我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竞赛。

1.参赛对象

参赛选手为学校全体注册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不限专业。

2.参赛项目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人力资源服务等。

3.参赛方式和要求

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

2.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

4.参赛组别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等,分为本科生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

其中师生共创组,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学生(即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

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年6月1日前正式入职)。

5.校赛奖项设置

设金奖2个、银奖3个、铜奖5个,优胜奖10个、优秀组织院系奖3个。

6.激励机制

(一)学生激励机制

1、学分激励。校赛阶段可申请0.5学分/生,省赛阶段可申请0.5学分/生,国赛阶段可申请1学分/生(可累计计算)。

2.奖金奖励。对校赛获奖项目,学校奖励金奖元,银奖元,铜奖元;对广东省决赛获奖项目,学校奖励金奖0元,银奖0元,铜奖1元;对国赛获奖项目,学校奖励金奖0元,银奖元,铜奖元。在同一项竞赛中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奖励按最高奖项标准,同一作品如果参加多项竞赛多次获奖,学生奖金不累计,按所获奖项对应最高数额计算奖金。

(二)教师激励机制

1.奖金奖励。优秀组织院系奖奖励1元。

2.工作量奖励。对获得校赛奖项的项目,奖励金奖4学时/项,银奖3学时/项,铜奖2学时/项;对获得省赛奖项的项目奖励金奖50学时/项,银奖30学时/项,铜奖20学时/项;对获得国赛奖项的项目,奖励金奖学时/项,银奖90学时/项,铜奖70学时/项。

3.职称评审政策

指导学生参加大赛获得国赛、省赛相关奖

项的教师,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副高职称,或申请用大赛成果替代核心论文、非核心论文。

5.大赛时间

报名截止时间:6月5号

策划书提交时间:6月15号

策划书接收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goudasai.com/wgdsnr/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