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新馆推动全民阅读风潮助力书
白癜风治疗最好方法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年10月,济南市图书馆新馆已运营五周年。从0.9万平方米的老馆搬入近5万平方米的新馆,济南市图书馆不但实现了建筑面积上的跨越,更实现了硬件设施、软件服务方面全新的飞跃。 开馆五年,济南市图书馆新馆取得累计接待读者余万人次、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多场万人次参加的耀眼成绩,获得“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当之无愧的市民“城市书房”、济南文化新地标。 不断创新服务,吸引读者主动走进图书馆 “现在很方便,通过济南市图书馆的 “享阅·到家”是济南市图书馆近年来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将创新作为工作的发力点,围绕阅读推广工作,济南市图书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目前“享阅”创新服务已经形成系列,包括“享阅·你看书我买单”“享阅·到家”“享阅·读者沙龙”“享阅·真人图书”等多个子品牌。济南市图书馆馆长郭秀海介绍,“享阅·你看书我买单”是年“世界读书日”期间,联合新华书店推出的一个活动,将新书的采购权交到读者手中。读者选好书后在书店柜台刷读者证,书店工作人员按流程对所购图书进行处理,系统自动将图书编目信息上传到图书馆书目数据库,读者即可将图书带走,由图书馆买单,读者看完,再将图书还回图书馆即可。“图书馆+书店”的新型借阅模式大大盘活了流通借阅资源,为图书馆、新华书店、读者三方搭建起互通、互惠、共赢的平台,受到广大读者高度评价。“享阅·到家”是借助先进的“互联网+”理念和技术手段,整合现在成熟的快递服务,让读者人在家中即可坐拥济图百万藏书。读者只需拿出手机, 此外,年11月济南市图书馆开通了中创有声数字图书馆,点击进入该数字图书馆,可下载各种有声读物,真人朗诵、声情并茂,让视障读者朋友“读”书、听书成为一种享受。年市图书馆经三路老馆重新装修,在服务功能上以少年儿童读者为主,同时兼顾普通人群的阅读需求,依然保留文献借阅、报刊借阅、自习区等服务窗口,现代化的服务设施、更加人性化的设计,使老馆面貌焕然一新,赢得市民的广泛赞誉。 年的“享阅·你看书我买单”、年的“享阅·到家”,每一年,市图书馆都以永不满足的精神不断创新。 今年4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社保局、市图书馆又联合推出文化惠民新举措,开通市直社保卡图书借阅功能,此举开创省内先河,济南市图书馆成为省内首家可以使用社保卡借阅图书的公共图书馆。济南市社保参保人可以持2代社会保障卡到市图书馆新馆或老馆“社保卡注册”自助设备绑定手机号,开通图书借阅功能即可完成注册,一次可借阅3本图书,同时 4月22日,济南第八届“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活动在济南市图书馆新馆大报告厅启动。“书香润泉城,启程新时代”,全民阅读节分六个单元推出了60余项多场阅读推广活动。在图书馆地下一层,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观摩体验、济南换书节、文创产品跳蚤市集、知识猜谜活动、“一路书香,迈向全民阅读新时代”——济图发展回眸展、中国经典文化典籍展、电子阅读卡免费发放、“为爱读书青年引路”全民猜书名助力公益活动等十余个活动吸引了近万名读者参与。 普及和传播科学知识,倡导和推广全民阅读,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延续八届的“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每年都举行场左右的阅读推广活动,其间举办的读书朗诵大赛、济南市换书节、“读书人”摄影比赛等已坚持十余年。济南市“读书人”摄影比赛自年正式推出至今,经过十余载的积累沉淀,已发展成为济南市最大规模的摄影比赛之一。十余年间,来自社会各界的摄影人用手中的镜头聚焦着人们与书的情感,弘扬着泉城读书人的风采,展示着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将心中的中国梦用最美的照片呈现在大家面前。 在寒暑假、周末、节假日等,济南市图书馆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例如利用春节、元宵节这个全民团聚的节日,举办“新春春联展”、有奖猜谜等活动;在寒暑假举行的“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少儿书法公益培训”“少儿围棋公益培训”等活动,一方面提升了读者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陪伴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充满书香的假期。 作为城市全民阅读的引领者和实施者,济南市图书馆在全民阅读大潮中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阅读推广之路。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知识结构的读者举办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先后开展过讲座、展览、书目推荐、图书漂流、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主体也覆盖到各类人群和各个年龄层次,形成了全馆阅读活动的全年化和常态化。读者活动的数量也逐年上升,年达到了60万人次。一些活动经过多年累积和提升,已成为全市的文化活动知名品牌。 “七彩泉放映室”“七彩泉故事会”“七彩泉谈书吧”……阅读从娃娃抓起。以“七彩泉”为名,济南市图书馆推出了系列丰富多彩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打造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的少儿阅读空间,引导小朋友们亲近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天下泉城大讲堂、入耳讲坛曾邀请了央视主持人敬一丹,百万畅销书作家武志红,《南渡北归》作者岳南,军事专家李莉杜文龙,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杨红樱,作家王跃文,企业家曾仕强等名人名家做客市图书馆,为济南市民带来精彩讲座报告。 尼山书院国学讲堂坚持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联合济南教育电视台、济南出版社、市委讲师团等单位,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在国学讲堂系列中,陆续推出中国历史系列讲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强调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原则,在保留历史原貌的前提下,注重对历史进行现代解读,注重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和思考对广大市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到国学讲堂活动中来。 延伸服务半径,构建覆盖城乡的阅读网络 11月3日,“泉城书房·济南市图书馆银丰玖玺城分馆”开馆;一个月后,12月5日,“泉城书房·博物馆分馆”正式开馆。 济南市图书馆泉城书房·博物馆分馆位于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西侧,市博物馆西北角。该馆地处城市繁华地带,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书房环境幽雅静谧、古色古香,设计巧妙结合“荷”“柳”“泉”等文化元素,彰显了泉城独特魅力。书房整体规划集便捷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在契合泉城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又处处散发着创新、开拓的现代气息,是为市民提供图书阅览、借阅、手机图书馆等服务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建设泉城书房是济南市图书馆着力推出的一项重要文化惠民创新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书香济南”,进一步加强济南全民阅读事业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泉城书房工程全面启动。泉城书房让城市书房真正开到了百姓“家门口”,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以前,各图书馆相互独立,读者借还图书必须在一个馆舍进行。济南市图书馆馆长郭秀海介绍,为方便读者阅读,济南市图书馆作为中心馆积极推进总分馆建设,多次协调召开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推进会,制定了建设实施计划、技术方案、通借通还借阅服务规则,对基层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济南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运行成熟,各公共图书馆之间图书实现通借通还,各馆资源和平台实现了对接和共享。 截至年底,济南市图书馆在全市设立58家分馆(流动站),设立了9处“书香泉城”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年,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图书馆创办了“全国先进,省内一流”的汽车流动图书馆服务。该图书馆以中型客车为载体,内置一整套自动化图书借还管理服务系统,以及开放式书架、活动式阅览桌椅等。通过与济南市图书馆联网,实现图书通借通还,为读者现场办证、借还书刊以及查询、下载信息等,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对传播先进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自创办以来,汽车流动图书馆先后深入企业、社区、部队、机关及其他单位、公共场所服务,被市民誉为“身边的大书房”、“流动的电影院”。年流动图书馆进行了服务升级,新的流动车取代之前的黄标车辆,藏书容量达到余册,空间更加宽敞、功能更加完善。流动车启用后,积极开展上门送书服务,在中国重汽章丘工业园、阳光社区、轨交集团等单位设立了10多个固定的流动服务点,定期、定点开展现场服务,将市图书馆的贴心服务延伸到基层,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市图书馆还通过数字阅读服务“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六进”活动,开创了多种形态的城市阅读空间,承担起引领城市文化风尚的主体责任,以实际行动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不断深入开展,让阅读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为建设文明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泉城作出更大贡献。 五年的时间里,济南市图书馆深入企业、机关、学校、部队、社区和村镇等,采用分馆、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形式,构建了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型图书馆联合体,为解决基层图书馆藏书资源陈旧稀缺、藏书类型单一、服务功能不健全、总体利用率低等现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辐射力、资源利用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立足济南本土,促进优秀地域文化传承传播 地方文献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等重要内容的文献资源。对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一方面是传承、保护地域文化的必要举措,另一方面也是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济南市图书馆坚持“藏用并举”的文献保护与开发原则,让“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收集、整理了大量反映济南历史变迁的地方文献,成立李清照、辛弃疾文献中心,设立了徐北文纪念馆,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李清照、辛弃疾文献中心藏有文献余册件,主要包括李清照、辛弃疾的著作以及有代表性的研究他们的学术论著及史料价值高、有效信息量集中的文献,所收集的文献不拘于版本、载体和语种等形式。徐北文生前是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作家、文史研究专家,他在齐鲁文化、特别是在济南历史文化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为“泰山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大舜的传说及其与东夷文化、与济南地区的关系等有着深入探讨,对齐鲁文化及济南历史文化有着系统的开拓性研究。纪念馆展出的近五百件徐北文的著述、手稿、书法、笔记等珍贵资料完整还原了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儒雅静谧的风骨。 古籍是一个图书馆馆藏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其特色的重要标志。但随着年代的延展,古籍的老化或损毁是各地图书馆古籍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市图书馆收藏古籍文献资料14万余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种、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种,金石、拓片、碑帖等余种,山东地方志多种。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部分古籍尤其是较多的济南地方文献,由于馆藏基本都是每种只有一套或一册,再加上纸张老化、文字缺失等原因,已不能提供给读者查阅。 为解决古籍藏用矛盾,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济南市图书馆联合济南出版社启动了古籍再造工程,多次邀请古籍文献鉴定、修复专家论证把脉,在馆藏古籍资源登记普查的基础上,制定了馆藏古籍再版规划,将馆藏古籍、民国地方文献有计划地分期再版发行。年,乾隆七年的木刻《趵突泉志》影印出版,这是济南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泉水志,对于研究济南泉水及城市的历史与发展具有独特价值。年以来市图书馆先后投入专项开发经费万元,共编辑再版了读者利用率高、文献价值高以及版本价值较高的《齐乘》《历乘》《济南金石志》《历城金石志》《历城县乡土调查录》《历城县志》《山东通志》《续修历城县志》《济南市山水古蹟纪略》《章丘县乡土志》和《华泉先生集选》等17部古籍文献。为了保存文献的原貌,对这些文献采用仿真影印的方式重印再版。既能将这部分文献化身千百,永无失传之虞,又可广泛传播,便于披览研读,从而达到“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目的,解决了图书馆藏与用的矛盾。 同时,作为全国文创开发试点单位,市图书馆还从古籍和地方文献中精心挑选符合时代背景、最具泉城风韵的馆藏资源开发制作了《读书堂》、《衮雪》碑帖等47种文创产品,使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理念完美对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了济南的泉水文化,弘扬了济南的名士精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goudasai.com/wgdsgd/8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福建省ldquo暑假读一本
- 下一篇文章: 春节和元宵节不白过东胜这份新鲜过年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