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2月5日消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日转发了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发布的“网上购物类”App个人信息收集情况测试报告。报告选取了19家应用商店累计下载量排名前10位的“网上购物类”App进行测试,包括淘宝、京东、拼多多、华为商城、唯品会、淘特、手机天猫、苏宁易购、荣耀亲选、当当。

IT之家了解到,测试场景以完成一次网上购物活动作为单元,包括启动App、搜索商品、购物下单3种用户使用场景,以及后台静默应用场景。

测试情况及结果如下:

一、测试对象

本次测试选取了19家应用商店累计下载量排名前10位的“网上购物类”App。10款App基本情况如下表。

二、测试方法

(一)测试环境

本次测试选取相同品牌、型号的手机终端,安装相同版本安卓操作系统,分别部署10款App,在相同网络环境下进行同步操作。

(二)测试场景

以完成一次网上购物活动作为测试单元,包括启动App、搜索商品、购物下单3种用户使用场景,以及后台静默应用场景。

(三)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包括系统权限调用、个人信息上传、网络上传流量3项内容。

三、测试结果

(一)系统权限调用情况

测试发现,10款App在4种场景下调用了位置、设备信息、剪切板、应用列表4类系统权限,未发现调用相机、麦克风、通讯录等其他权限。

在启动App场景中,调用系统权限种类最多的为拼多多(4类),调用系统权限次数最多的为苏宁易购(次)。具体情况如下表。

在搜索商品场景中,调用系统权限种类最多的为淘宝(3类),调用系统权限次数最多的为苏宁易购(次)。具体情况如下表。

在购物下单场景中,调用系统权限种类最多的为手机天猫(3类),调用系统权限次数最多的为苏宁易购(次)。具体情况如下表。

在后台静默场景中,调用系统权限种类最多的为拼多多(4类),调用系统权限次数最多的为苏宁易购(次)。具体情况如下表。

(二)个人信息上传情况

测试发现,10款App上传了6种类型个人信息:①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街道地址、当前连接WiFiMAC地址、当前连接基站信息、周边可用WiFiMAC地址等;②唯一设备识别码,包括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SI(SIM卡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AndroidID(安卓ID)、OAID(开放匿名设备标识符)、手机MAC地址等;③剪切板内容信息,包括商品分享链接、最近复制的文本等;④应用列表信息,包括手机上已安装、正在运行、新安装和新卸载的应用信息等;⑤购物信息,包括商品搜索词、订单信息等;⑥登录信息,包括用户ID、登录状态等。

在启动App场景中,个人信息上传种类最多的为拼多多(4类)。具体情况如下表。

在搜索商品场景中,个人信息上传种类最多的为拼多多和手机天猫(均为4类)。具体情况如下表。

在购物下单场景中,个人信息上传种类最多的为淘宝、京东、苏宁易购(均为4类)。具体情况如下表。

在后台静默场景中,个人信息上传种类最多的为拼多多(3类)。具体情况如下表。

(三)网络上传流量情况

测试发现,10款App在用户完成一次网上购物活动(启动App、搜索商品、购物下单)时,上传数据流量平均最多的为苏宁易购,约为KB;平均最少的为荣耀亲选,约为KB。具体情况如图1。

图1完成一次网上购物活动平均上传数据流量(单位:KB)

测试发现,10款App后台静默12小时,上传数据流量平均???最多的为手机天猫,约为92KB;平均最少的为唯品会,约为1.4KB。具体情况如图2。

图2后台静默12小时平均上传数据流量(单位:KB)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goudasai.com/wgdsgd/1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