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刚其人

年,国家发生了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

而在这一年3月,住在北京大兴区东冠英胡同的冯家生了一个聪明伶俐,长得很接地气的男孩儿。

身为教书先生冯孔修很开心,给儿子取名小刚。

可惜冯小刚的出生并没有阻止父母感情的破裂,在他很小的时侯父母就离婚了。

母亲是印刷厂的一名保健医生,身体却一直不太好。她独自带着一双儿女生活,生活得无比艰辛,时常食不果腹。开水泡饭就是他和姐姐当时的美味佳肴。

冯小刚的母亲是个坚强的女人。她时常鼓励儿子:孩子,你会顺顺利利的,所有的苦难都让妈替你吃尽了,你长大了能有出息,我的罪就没白受。

冯小刚把她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出人头地,遂成为他的奋斗目标。

年,冯小刚20岁。酷爱画画的他高中毕业后进入了北京军区文工团,成为了部队文工团美工组的一名文艺小兵,高兴得不得了。

在服役的7年间,冯小刚结识了一批年轻貌美的文艺女兵,这些青春靓丽的女兵,也就是后来电影《芳华》里的人物原型,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关。

在那里,他度过了最自由最快乐的时光,还曾春心萌动,第一次爱上了一个姑娘,可惜那个姑娘看不上他。

所谓情怀,就是成名后的记忆重温。哪怕没有人爱,也怀念旧时光里的甜。

02兄弟葛优

遇到葛优之前,冯小刚已经在圈子里混了快10年,从一个美工,混成个打杂的。“冯裤子”是电视剧里侮辱人的绰号,现实中,冯小刚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跟在那帮大院子弟屁股后面,有事没事献殷勤。

他们一伙人吃饭,冯小刚都是处于末席,用山东话叫做“扒席口”,就是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你得负责接菜,捎带着端茶倒水。

如今都在谈资源垄断,穷小子出头难,其实这不是新鲜话题,30年前的京城影视圈层级森严,由一帮大院子弟垄断着,想混这个圈,就得跟着这帮人。除非你像孙猴子,有天大的本领。

冯小刚没有天大的本领,他资质不算高,家里又穷,父亲早年被划成右派,他跟着母亲过日子,住在北京胡同里。从小他就羡慕那些大院里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穿着大人的军装,翻天覆地的闹腾。

想闹腾,冯小刚没有这个资格。穷、没名、没资源,那些大院子弟高兴的时候跟他称兄道弟,不高兴的时候连吼带骂。他忍受着,等待着,年,他终于逮到了机会。

王朔、马未都、苏雷几个人攒了个剧本《编辑部的故事》,每人写几集,合起来后交上去,不成想没能通过审核,领导说剧本不行。于是大家就散了,白费了一场功夫。

过了一阵,领导又传下话来,说电视台急需资源,那个剧本拿回来再看看吧。众人一阵欣喜,才发现剧本找不到了。

那个年代没有电脑存储,写稿都用纸和笔,把写好的剧本再费脑子重新写一边,那帮大院子弟谁也不愿意干。这时候,冯小刚挺身而出,说自己记性好,试着靠回忆写一遍。这种苦差事,没人跟他抢。就这样,冯小刚熬成了编剧。

冯小刚记性真是好,基本复原了老剧本,还有所创新。电视剧筹备起来,选男主角的时候,冯小刚提了个人:葛优。那时候葛优演过电影《顽主》,在圈子里有点名气了,想请他并不容易,冯小刚自告奋勇接下这个活。

冯小刚不认识葛优,他跟王朔要到地址,到葛优楼下等。两人见面后,冯小刚说明来意,葛优拒绝了。

“我已经答应了张小敏,上她的《大冲撞》。正好和你们的时间冲突了。”

“你在那部片子里演什么角色?”

“就演一个宾馆的经理,配角。”

“那我们这出戏请你演的是主角,一号人物。剧本就是照着你写的。”

葛优为难了:“要不就算了。我先答应张小敏了,不上,就把人家得罪了。我也知道你们的戏有意思,可那也不能因为上一个戏得罪朋友啊。”

冯小刚赶紧说:你跟我不熟,不算朋友,王朔算你的朋友吧。你怕得罪张小敏,那你就不怕得罪王朔这拨朋友吗?

葛优忙说:我也不愿意得罪。

“那就好办了。反正都是得罪朋友,那你就权衡利弊,两害相权取其轻。上张小敏的戏,你得罪了我们,却只演一个配角;上我们的戏,得罪了张小敏,却演的是一个绝对的主角,保证戏一出来就炸了。主意你自己拿,我们等你的信。”

葛优也是大院子弟,父亲葛存壮是著名演员,他20岁出头就进了总工会文工团。虽然看上去油头滑嘴,其实是个实诚人。几句话,冯小刚搞定了葛优。

搞定剧本,拿下葛优,冯小刚立下头功,《编辑部的故事》上映后大热,是90年代最流行的电视剧之一。靠这部剧,冯小刚终于混出了名堂。

后来,那卷丢失的老剧本,突然间又被找到了;都是聪明人,几个老友一下子明白了冯小刚的好记性。

03贵人王朔

王朔是训练总监部大院的,跟叶京是发小,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王朔是京城圈里最有名的一个,年他的四部作品被同时搬上荧幕,被称作“王朔年”。

通过叶京,冯小刚认识了王朔,从此成了他的小跟班。在王朔面前,冯小刚是谦虚的、谨慎的、好学的......他一口一个“王老师”叫着,任他是铁石心肠,听着也熨帖。

王朔是大爷脾性,放荡任性,不懂理财。他很能赚钱,却随赚随花,口袋里空着的时候居多。混了一辈子,他住的房子还是徐静蕾给买的。

冯小刚精准的把握住王朔的强项和弱点。王朔是个天才,脑子里火花多,出口成章;但他又是个痞子,玩起来没个正经,闹起来桀骜不驯。

《编辑部的故事》之后,有妇之夫王朔遇见了读大二的徐静蕾,陷入热恋不可自拔。女人,总归是麻烦事,恋爱中的王朔,杂事就交给了冯小刚。写剧本、拍电影,名字挂着王朔,具体事冯小刚来搞。

撑着王朔这杆大旗,冯小刚迅速打开了局面。年,他拍摄了电影处女作《永失我爱》,年,又自导自演了《我是你爸爸》,两部电影均来自王朔的小说。

王朔后来又把他引荐给了刘震云,以及自己的发小兼导演叶京。

那段时间,冯小刚是下了大功夫讨好王朔,他能把王朔的小说毫无差错地背下来。

当然,除了艺术上的指导和帮助,王朔也确实给他提供了很多机会、拓宽了人际关系,以至于他常常不由自主地就拍王朔的马屁,把王朔夸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

就这样,王朔推扶着冯小刚一步步从小美工蜕变成了冯导。

不得不说,他是冯小刚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

谁知,没过多久,王朔就遭到了文化界的打压。为了不连累冯小刚,他对冯小刚说:咱们先分开,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有的是机会活,咱们不能一起死。

冯小刚一听如获大赦,把电影《甲方乙方》中原著王朔的名字都去掉了。

而这部剧实际上是根据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

电影上映后,冯小刚初露锋芒,一夜暴富。

王朔看在眼里,嘴里像吃了只苍蝇,他没想到跟随自己多年的小弟,竟然乖乖就被资本收买了。王朔一直看不起有钱人,他在小说中多次揶揄当时在北京很吃香的香港人:

“有什么呀,不就是一群商人嘛。”

等到冯小刚想拍《一声叹息》时,王朔压根不理他,冯小刚托人转脸求了好多次,痛哭流涕好几回,王朔才给了小说改编权。此后十年,两人再无交集。

失去王朔的冯小刚,没了创作源泉,每年一部电影的剧本哪里找,他盯上了崔永元。

04敌人小崔

《手机》的纠纷,地球人都知道了,冯小刚坑了崔永元,把抑郁症没好利索的小崔,整得更抑郁了。

小崔,也是大院子弟,父亲当过团政委、师政委。一个部队大院里,政委最大,作为政委的儿子,小崔从小到大活得很滋润。无论上学还是工作,好运气一直眷顾着他,年纪轻轻就成为最红的主持人。

遇到冯小刚,小崔算是倒了霉,那时候他搞不懂,一个著名导演怎么肯用这种不上台面的手段。为此,他写了一万多字,痛批冯小刚。

冯小刚才不在乎呢,轻巧的一句:“想跟小崔开个玩笑,但他不接受这种开玩笑的方式,觉得有点遗憾。”

崔永元很痛苦,冯小刚很开心,通过电影《手机》,他创造了一种收割票房的模式:

跟最热的风潮(小崔的“实话实说”),找最火的演员(葛优、张国立、范冰冰),讲最具话题性的故事(小三)。

后来,冯小刚把这种模式玩得炉火纯青:刘若英的“粉红女郎”火了,他找来拍《天下无贼》;武侠片风潮大热,他跨领域拍《夜宴》;军旅题材火了一阵,他来了部燃情的《集结号》;08年又是股灾又是地震,他及时送上轻松幽默的《非诚勿扰》;10年玉树地震后,他的《唐山大地震》也跟着上映了,一部电影牵起三场地震,破了国内票房的9项纪录。

不可否认,冯小刚拍电影很用心,会抓观众,他的这些玩法被电影人纷纷效仿。

连续几部电影的大获全胜,冯小刚爆棚了,年他面对媒体预测《唐山大地震》票房时,拍着胸脯放话:

“请你们仔细回忆一下,冯小刚哪次对自己电影票房的预期没有兑现,冯小刚对自己电影的票房到底有没有说过大话?”

媒体齐呼“没有”,冯小刚咧着嘴笑,牙往外呲着。这一刻,冯小刚登上了云端,他52岁了,名声如日中天,口袋满满是钱。

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猴子,有朝一日打上九宵宝殿位列仙班,野性就要暴露。

《唐山大地震》在唐山市体育场首映的那一晚,由于当地没有关掉周边的路灯,冯小刚疯了似的大闹后台,他在休息室打砸摔,指着当地领导的鼻子大骂,直到王中磊跑进来抱住他,求爷爷告奶奶一样请他消气。

穷小子冯小刚,终于成了大人物。

05夫人徐帆

徐帆出生于文艺世家,身世样貌很出挑。年,她和葛优主演了电影《大撒把》,这是徐帆的第一部荧屏大作,而这部剧也让徐帆和冯小刚结缘。当时《大撒把》的导演让冯小刚评价电影,冯小刚说,戏不错,女主差点。那会女主徐帆就坐在导演后面.......

而徐帆也觉得那会穿一身皮衣皮裤的冯小刚嘚瑟得要上天,两人可谓互看不顺眼!不打不相爱,这两个人却在之后的合作中慢慢滋生了情感。当时冯小刚虽有家室,但和前妻已经感情淡薄,前妻却不愿离婚,只好拖着。这是三个人的痛苦,三个人的折磨。

91年相识,93年相恋,可是冯小刚被拖到99年才离婚。为了等冯小刚,徐帆这个傻女人耗费了五六年的青春光阴,等一个还不能确定的结局。

对于这段小三扶正史,冯小刚丝毫没有掩饰,他曾公开坦诚过,最对不起的就是前妻,徐帆也受了不少委屈,他坦言:“最不是东西的就是我,我肯定是喜新厌旧。”

经过几年的波折,徐帆和冯小刚终于在年9月19日领证了,没有酒席,没有大张旗鼓,两个人在路边吃了一碗面,低调地庆祝了结婚。

徐帆曾经屡次表达对冯小刚的崇拜和欣赏。在采访中表示:

他很有自制力,他值得我崇拜。并屡次坦言他在片场就是有神的光环。

徐帆嫁给冯小刚后,从一个很有成就的艺术家,变成家庭主妇,她的成就感来源,是“冯小刚老婆”这个称谓,而不是独立的“演员徐帆”。

金星说:“冯小刚又有魅力又有名,还很有范儿,往上扑的人可多了……”

徐帆还特高兴地说,一浪接着一浪。

再说自己是怎么应对的,放养!

人是看不住的,那就不看!

“我们家人反正是男的,你让他占便宜就占呗”!

面对徐帆,冯小刚也说:

媳妇不给我添乱,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看来,徐帆和冯小刚真是十分般配的两口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曾有人问冯小刚问最喜欢妻子哪一点,他八字概括:

通情达理,宠辱不惊。

06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冯小刚的好日子,在60岁来临之前,达到了极盛。

他演了“老炮儿”,剧中他不仅穿上了儿时梦想的“将军呢”,还扒开了许晴的浴袍,外交大院出来的“大飒蜜”。搁在少年时代,他连梦都不敢做。

他拍了部《芳华》,重金还原了以前文工团的模样,那一排排姑娘,用一圈圈旋转的舞蹈,解了冯小刚多年的油腻。搁在青年时代,作为文工团里普通一兵,长得难看又没关系,哪个姑娘会瞧上他。

他又想捣鼓一部《手机2》,拉上老朋友,聊聊老话题,到年底再收割一拨票房,妥妥的。

没想到,一朵七彩云飘来,小崔横空出世,打翻了他的五彩玻璃瓶。在六十耳顺的本命年,冯小刚的霉运来了,不知是因为没穿红内裤,还是红内裤穿多了。

如今的江湖,冯小刚的戏份被从《江湖儿女》上拿掉,所有跟他相关的人恨不得立马撇清关系。网上更是爆出冯小刚被国税总局罚款20个亿,该来的终究会来,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王朔写过一部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被冯小刚改成电影《甲方乙方》,是他实实在在的成名作。纵观冯小刚的六十年,他就是一个俗人,走了一条俗路:

穷二代费尽心思谋翻身,翻身后忍不住的狂妄,狂妄之极时突然被掀翻。

多少人,多少代,走过同样的路,你来我走,你上我下,一圈圈循环。如果生命只是这样的循环,那就太轻了。但是,身在这浮华的社会,我们又能去哪里寻找生命的重量?

多年前,一篇帖子传遍网络,题目就折磨人心:“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内容是一个穷二代的控诉,哪怕他学习很好,哪怕他一路优秀,却还是在种种不公中活了18年。

帖子是10年前的了,那时候房价还不够高,现如今,穷二代想立足大城市,18年够吗。立足已经艰难,想发财?想成名?想出人头地衣锦还乡?

寻不到生命的重量,只好不择手段,只得任由冯小刚。

还有更多故事可以讲。赶紧扫码上车,下期更精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goudasai.com/wgdsch/4811.html